承接政府职能,助力人才培养中国水利学

医院订阅哦

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于琪洋

于琪洋,年3月出生,山东莱西人。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曾任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年5月起任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承接政府职能,当好智囊助手

  于琪洋秘书长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咨询与服务,为解决重大水利问题提供有效技术途径。学会要充分发挥跨部门、多领域的专家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重要水利规划编制、重大水利工程技术难题的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等做好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及时组织对社会   中国水利学会紧抓水利改革发展契机,积极承接技术标准、展览等政府转移职能和委托事项,行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学会围绕水利中心工作,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对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进行咨询,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太湖治理、三门峡工程运用、藏区水利等重大水利决策提供建议,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行业上下的广泛认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完善奖励机制

  于琪洋秘书长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与评价,为行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按照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水利科技人才专业知识更新、人才评价、继续教育等全过程提供服务。开展人才评价方面的工作,切实做好水利技术职称考试、人才水平评价、职业资格认定、水利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工作,促进水利科技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同时做好院士举荐、创新人才推进、各类人才奖励工作,使各阶层水利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估与奖励,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动力。遵循权威和公认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水利科技规划、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等进行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进一步做好“大禹奖”等水利行业科技奖励工作。

  中国水利学会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年共对20个高校的水利类专业点进行了专业认证,促进了水利学科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此外,中国水利学会还致力于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工作,促进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中国水利学会也努力为科技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助力其职业生涯发展。学会通过遴选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人、分会场主席、青年科技论坛主旨发言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不同层面的水利学科带头人。如推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建华教授担任学术年会“水资源管理分会场”主席、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人、中国水利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青年杰出代表作大会发言等。经水利学会推荐,王建华教授先后获得“中国水利学会青年英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目前王建华教授已成为我国水资源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奖励人才方面,中国水利学会坚持做好“大禹奖”的评审工作,目前“大禹奖”已成为水利行业最高科技奖,是职称评审中个人获奖情况等资质证明的主要依据,也是水利国家奖推荐成果的主要来源。

  

重视科普,提高全社会水科学技术素养

  于琪洋秘书长表示,要重视科学普及与公众服务,为提高全社会水科学技术素养贡献力量。学会应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加强水利科普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水利科普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水利科普五年规划(—);积极创建全国水利科普教育基地,使之成为水利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创作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科普作品的推介手段。

  近年来,中国水利学会加大科普作品创作力度,扩大科普作品推广范围。年,学会制作的《小水滴漫游记》动画光盘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届“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50种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目录”。学会同时承担中国科协科普项目《水科学技术与未来社会》的编写,在学会网站设立科普园地栏目,宣传水利新技术、新成果,增强了民众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此外,学会加大科普投入,强化科普制度和能力建设。—年用于科普的投入总额约万元;配备专职科普人员,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强化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学会完成了“创新水利科普工作政策制度研究”“水利科普保障能力建设”等项目;起草了《全国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完成了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水利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评估工作,在提高公民的水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自中国水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ghanzy.com/360tg/sltg/119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