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门窗二十年下深度好文

第三、建筑节能政策推动了门窗产品技术进步。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5%,建筑节能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   节能型门窗,是指达到建筑物所在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门窗产品。是以其技术性能和节能效果来确定的,不是以其加工材料的种类来区分的。我国建筑节能对门窗性能采取两项控制指标:即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或其倒数,热阻值R)及门窗的空气渗透系数(即气密性)A值。例如:北京地区要求:K≤3W/m2?k(或R≤0.33m2?k/w),A≤0.5m3?h;只要达到这两项技术要求即可称为节能门窗。   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建筑节能实施力度。年在建设部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主持下,由行业专家们评审并推荐了我国第一批节能型建筑门窗。此后,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和建筑门窗节能技术的改进,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于年5月及年12月分别颁发了建筑节能门窗新产品推广应用公告和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门窗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建筑节能的技术政策要求,在建筑门窗行业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认识到,建筑节能是政策调控、市场导向,必须全力以赴;要节能的同时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地冷能等绿色能源,变被动节能为合理利用能源;坚持节能与环保的统一,把立足点放在开发研制、推广应用以节能环保型门窗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近十年来,全行业形成了优先、重点推广以塑钢门窗为主的节能环保型门窗的技术政策要点,加速了塑料门窗技术创新步伐。“九五”(~)期间,开发并推广了铝合金断热型材和高效、断热、豪华、节能型高档型铝门窗的技术要求,加速了节能型门窗玻璃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了中空玻璃、低辐射(LOW-E)玻璃、热反射玻璃等高效节能玻璃,门窗工程和幕墙扩大了温室效应和冷房效果两种热工设计理论,建筑综合节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下,还研制成功了高密封双玻彩板节能门窗、单玻玻璃钢节能门窗、铝塑复合节能门窗、钢塑复合节能门窗……等一大批新型环保节能型门窗,大大推进了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技术创新的步伐。据统计,达到各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型门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第四、产品标准化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回顾二十年我国建筑门窗和发展史,产品的标准化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规范行业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年11月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出台了新中国第一个钢门窗质量(行业)标准,结束了我国建筑门窗没有统一标准的历史。用这个标准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全国行业大检查,树立了第一批全行业质量标兵,对以后的行业管理、质量评优,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建筑门窗建筑幕墙产品标准、设计标准、工程技术规范、配套产品部品标准、原材料标准、直接相关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的国家标准、全国性行业标准、已达多项。其中,涉及塑料门窗及相关材料的标准80多项;涉及铝门窗、幕墙及相关材料的标准多项;钢门窗及其它门窗标准多项。除正在研制和试验阶段的产品外,建筑门窗行业已经消灭了无标准产品。   现在,工商行政、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工程质监、司法仲裁以及工程业主、建筑施工、科研院校、信息媒体、对外交流、产业协作和生产企业等各个领域,都以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导着宏观调控、市场监控、质量监督、经济纠纷、产品营销、信息传播、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经济预测等各种有关社会性的经济活动。这是建筑门窗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产品技术标准,二十年来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初期简易的行业标准起步,伴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从采用国外同类标准逐步向采用国际标准(ISO、TC门窗)过渡,在学习国外先进标准和ISO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我国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体系。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中国建科院标准所,以及冶金、建材、轻工、化工、石化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对我国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建筑门窗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严格的执行了国家标准体制改革的技术政策,标准来源于生产实践,协调统一,先进适用,指导产品生产;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国情,发挥我国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制定先进可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守标准的同一性和继承性,达到标准的统一性;每项标准都经过了起草、审定、报批、发布和审查程序,具有广泛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建筑门窗与幕墙产品的国家标准修订周期、标准质量、宣贯实施、标准化效益都是比较先进的。   我国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十五”(1~5)标准化体系框架已经提出、产品标准化已进入良性发展期。2.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   二十年来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及其各专业委员会,先后推广了建筑门窗技术创新成果共计多项。经笔者筛选、研究,认为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是以下十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第一,镀锌彩板冷弯成型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国产化。彩板门窗专用薄壁复杂截面异型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冷弯成型轧制咬口工艺技术。它包括:带钢卷材连续冷弯变形及弹性控制技术、多辊连续轧制孔型精确设计和辊系设计,在连续成型中同时进行咬口封闭工艺技术,截面整型和表面腹膜(保护膜)工艺技术,以及全液压32辊连续冷弯成型机组及猋辊系制造。这项技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能力合作下研制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填补上国内空白。全国已推广应用多套,为我国彩板门窗专用异型材国产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UPVC异型材配方国产化。塑料门窗八十年代初引进国外技术,当时比较重视硬件成套设备和专用配套模具的引进,对工艺技术软件重视不够。国外厂商也在技术软件上以“专利”、“专有技术”的名义,提高软件技术价格。有的虽然提供了简单的配方,但是附加了许多限制。因此,对UPVC(硬质聚氯乙烯)异型材级配原理的研究并使之基本树脂和精细化工原料国产化,就成为塑料门窗能否在我国生根开花的关键所在。这项技术年初步研制成功,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作了推广。九十年代,重点企业又根据国外最新技术,结合企业和市场实际了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企业专有技术。目前,除金红石型二氧化钛(TiO2)一种原料,由于国内资源短缺,尚需依赖美、日等国进口外,其它十多种原材料已经全部国产化。第三,UPVC异型材复合挤出技术及专用模具国产化。   复合挤出工艺是化学建材和塑料制品生产的一种新型技术,目前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长期。我国针对塑料门窗专用的UPVC异型材开发的共挤技术,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这项技术包括:相同材料双色复合共挤技术、双料软硬复合共挤技术、双料软硬复合“后共挤”技术、铝塑复合共挤技术、微发泡硬结皮钢塑共挤技术等不同材料复合共挤技术及专用模具国产化。   这是我国化学建材行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大成果。是以各地UPVC异型材模具专业生产企业为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结合,根据技术开发的需要,通过反复试验和技术攻关,逐步取得成功。这项技术已在各种相关门窗产品中推广应用。   这项技术对于塑料门窗增加品种,发展复合型门窗产品,改善门窗性能,提高门窗装饰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塑料门窗成套加工设备国产化。   我国塑料门窗跨越式的高速发展得益于门窗加工组装设备国产化。十多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的发展过程,我国已经建立起塑料门窗、铝门窗、彩板门窗、不锈钢门窗、玻璃钢门窗专用加工成套设备生产体系。其中,塑料门窗加工设备生产规模最大,年工业总产值高达7亿多元。我国不但能够批量生产各种工序专用设备组成的流水生产线,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并已小批量出口。“九五”以来,为了年产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塑料门窗生产企业装备的需要,我国已小批量生产塑料门窗锯切加工联动线,锯切铣销联动生产线,焊接清角联动生产线,实现了多工序程序控制联动式半自动化生产。这项技术是各地塑料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长期研制开发所取得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五,硅酮结构密封胶国产化。   高强度耐候型结构密封胶(简称硅酮结构胶或结构密封胶),主要用于建筑幕墙受力金属构件与玻璃等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粘接。用胶接取代焊接或机械连接,是建筑幕墙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粘接强度、相容性、耐候性、耐久性等技术性能要求十分严格,是影响幕墙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材料。国际上只有美国、德国、法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长期以来,我国高强度硅酮结构胶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多达5,吨左右,用汇上亿美元。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相容性、粘接强度等各种技术实验全部在境外进行,贻误工期。不断发现大量走私水货涌入国内市场,逃避海关商检,造成过期(超过质保有效期)失效产品及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威胁工程安全。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硅酮结构的安全质量问题。年4月,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技监局、国家商检局、国家工商局、国家建材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硅酮结构密封管理的通知》,并在国家经贸委成立了硅酮结构胶领导小组。国家对这种产品的进口、商检、测试、营销、生产、认证,市场监督等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硅酮结构胶的研制与开发。年纳国家科委科研攻关计划,经过五年的实验研究和攻关试制,年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广州白云粘胶厂分别研制成功了国产的单组份和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经国家经贸委委托专业科研机构检测,产品质量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年7月,国家经贸委正式向广州白云粘胶厂及郑州中原应用所颁发了产品认证证书,允许在国内市场销售、使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同时发出在建筑幕墙工程中推广应用国产硅酮结构密封胶的通知,从而结束了我国建筑幕墙工程全部依赖进口高强度耐候型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历史。   三年来,我国建筑幕墙工程界各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硅酮结构胶的工程实验和应用推广工作,实践证明,我国生产的硅酮结构胶的品种、性能、工艺、质量、都已经全面达到进口产品的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广州白云、郑州中原、杭州之江、浙江菱芝等四个企业获得国家生产销售认证证书。预计1年该产品的国产化率可达60%左右。近几年,我国还研制成功了环保型石材密封胶中空玻璃专用密封胶,防霉密封胶等产品,都为建筑幕墙工程的技术创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第六,单元组合式建筑幕墙   单元组合幕墙是一种新型建筑幕墙结构体系,它是建立在现代高层以框剪、框筒、筒筒为代表的结构体系基础上的新型围护结构理论与施工工艺的重大变革。国外新单元组合建筑幕墙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单元组合式幕墙完全不同于固定网格梁式传统式的普通玻璃幕墙,它是以各个单元板块组件为基本构件单元,直接支撑在主体结构上,把这些单元板块组合起来构成面积的幕墙结构体系;相邻基本单元组件的竖框(立柱)相互插接,相邻横框(横梁)也相互插接,相互插接的立柱和横梁形成组合式网格梁系;组合式梁柱插接部位用弹性密封元件封闭并可相对位移形成补偿效应;基本板块单元尺寸远远大于普通固定网格梁式幕墙的分格尺寸,它是以建筑主体结构特点来确定板块单元尺寸;基本单元组件的饰面材料(包括采光玻璃、金属板、石材板、人造化学板材等)及板块结构全部在工厂加工预制,施工现场只进行板块单元的组合安装。   单元组合式幕墙提高了建筑幕墙的工厂化程度,大大缩短了围护结构施工工期;由于基本单元周边实现了弹性插接组合,提高了幕墙结构温度补偿、震动补偿效应和抗冲击强度,特别是消除了因温差而引起的幕墙结构位移噪音;幕墙基本单元组件全部在工厂内加工组装,提高了制品加工精度,改进了表面质量保护;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工作减少,保证了安全生产。   单元组合式幕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把我国建筑幕墙设计水平、施工技术推进到一个新台阶。这种产品技术的开发,带动了大截面重型建筑铝型材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建筑幕墙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九五”期间从德国、意大利、美国引进了一批适应单元组合式幕墙加工制造的专用重型设备和幕墙加工中心,缩小了我国幕墙建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单元组合式幕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已取得了可贵的经验。我国单元组合式幕墙的防水渗透性能、现场安装施工技术得到外企和同行业的广泛称誉。结合工程特点、我国同时开发了半单元组合式幕墙(固定立柱、横梁单元组合)、小单元组合式幕墙(单元板块与网格梁系组合)等派生体系,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第七,点支式全玻幕墙。   点支式全玻幕墙也称点驳接全玻幕墙。它是全玻璃幕墙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一改玻璃肋胶接全玻璃幕墙和悬吊式全玻幕呆板的平面造型,特出点连接结构旋律美和玻璃支撑结构体系的现代感,建立围护结构体系新理念:它是全景式幕墙,形成建筑物内外空间的通透和融合,达到人、环境、空间和谐统一的美感;它充分发挥玻璃、点驳接、支撑系统的空间造型艺术魅力,形成轻捷、新颖的景观效果;它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标志之一,倍受青睐。   点支式全玻幕墙由玻璃、点驳接件、支撑结构体系三部分组成。玻璃可用单片、中空、钢化中空玻璃点驳接件根据玻璃结构造型有多种形式,多为铸钢件并经电镀或氟碳喷涂表面防腐处理;支撑结构可用玻璃肋、钢结构(钢管单杆式纵横粱、空腹式钢桁架、拉杆式桁架、拉索式桁架等)支撑体系。主要材料的国产化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采用国内技术,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成功的建成了一批应用国际机场候机楼、大型展览中心、会议文化中心,大型植物园馆等大面积点支式全玻幕墙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   点支式全玻幕墙是我国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全玻幕墙专业生产企业和幕墙业大型骨干企业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创新的成果,这项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建筑幕墙工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填补了国内幕墙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项空白。第八,断热型建筑铝型材。   建筑幕墙和铝合金门窗专用的断热型建筑铝型材的开发成功并大批量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建筑门窗与幕墙行业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它为高效节能、断热环保型豪华铝门窗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建立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为开发节能环保型建筑幕墙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采用断热型建筑铝型材,配置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制成的节能环保型铝门窗,主要物理性能参数已达到:传热系数K=2.23~2.53W/m2?k;空气渗透系数(气密性)A=0.15~0.32m3/m?h;隔声性能D=30~35dB(A)(根据深圳、营口测试报告)。产品性能已全面达到我国“三北”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八十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研制断热型建筑铝型材,并试制成功注塑法断热型铝型材,河北涿洲、辽宁营口、沈阳黎明、北京通州的铝型材生产企业都先后完成了小批量试生产和工程试验,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来由于型材价位偏高、国产断热化学建材原料供应不足,推广应用没有形成气候。   “九五”期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为了落实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开发节能型铝合金门窗,先后组织部分重点企业赴欧美考察,并邀请海外客商来华交流,经过调研论证,分别引进了“注塑料法断热铝型材”和“嵌条法断热铝型材”两种生产工艺技术和成套专用设备。已在深圳、南海、佛山、西安、秦皇岛、北京等地建成了20多条断热型铝型材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55、88系列豪华节能环保型铝门窗及节能环保型玻璃幕墙已在各地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扩大了节能型建筑门窗品种系列。带动了铝塑复合化学建材的开发,我国已研制成功断热型铝型材专用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PA66GF25)型断热嵌条;试制成功了断热节能型铝门窗专用加工设备,为全面推广这项技术创造了条件。第九,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CAD系统。   建设部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加工系统(CAM)和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等计算机推广应用工作。八十年代后期,建设部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就委托重庆大学和内江钢窗厂联合研制开发建筑门窗CAD设计软件系统以及线材、板材(二维)优化下料技术软件。这项研究成果,于年5月在重庆大学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得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   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CAD系统及下料优化技术软件,十多年来,在重庆大学和内江百科研究所的努力下,已经进行了七次改版升级,吸取了全行业广大设计技术人员的经验和创新成果。已经完成了各种建筑门窗(铝、塑、彩板、钢窗等)及各种建筑幕墙(玻璃、全玻、单元、金属、石材等)的产品设计、图形绘制、结构计算、文件编制、标书编辑、线材优化、板材优化等辅助设计软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举办CAD推广应用培训班20多期,为企业培训CAD专企价值规律1多人。各地一些大专院校和民营科研机构也参与了门窗与幕墙CAD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了CAD设计系统。建筑幕墙的计算机出图率达到%,建筑门窗计算机出率达到80%左右。   在镀锌彩板型材加工、专用轧辊孔形设计与加工、PVC异型材专用模具设计与加工、铝合金幕墙加工及塑料门窗深加工中,在一些重点企业已推行CAM辅助加工软件系统。一些大型企业设计图形处理系统,企业局域内,图形异地远程传输系统已经达到国外同行先进水平。有的企业还建立了网站,借助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和网上信息咨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为行企技术开辟了新天地。这项技术已纳入政府对企业考核,产品质量谁、质保体系建设等管理领域。第十,产品检测试验体系。   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建科院和行业专家们的研究和开拓下,我国逐步建立起建筑门窗以及建筑幕墙的物理性能和技术参数的基础理论和定性定量考核体系。二十年来,在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督局的支持指导下,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技术参数国家标准或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   与此相适应,八十年代在中国建科院、清华大学、哈建工学院以及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地大型骨干企业分别建立了门窗基本物理性能检测试验室。年3月,中国建科院与河北省建委联合开发的建筑门窗检测试验设备通过部级鉴定,开创了国产门窗成套试验设备的先驱。九十年代,各地通过技术引进和开发创新,建立起一批大型建筑幕墙和建筑门窗综合检测试验中心。年,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审查论证,正式确认了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武汉、厦门、沈阳、济南等八个建筑幕墙检测试验中心,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7个建筑门窗检测试验站,形成了中国建科院国家试验室和地方检测站(中心)两级检测的网络体系。   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根据幕墙工程建设的需要,还建立了风洞模拟试验、抗震位移试验、传热隔热试验、隔声性能试验等专业试验室。此外,在苏州、成都建立的国家结构密封胶试验室,在北京建立的平板玻璃、中空玻璃、金属复合板材试验室,在都江堰和天津建立的防火材料试验机构等等,都为我国建筑门窗笔建筑幕墙科研试验、产品开发、质量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是我国建筑门窗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三、行业管理与行业建设我国建筑门窗行业比较早的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部门管理走向行业管理。行业协会坚持“双向服务”的方针,在行业管理和行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   我国建筑门窗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管理,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全国和全方两级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上为政府支持下,在广大企业会员单位关心爱护下,在行业管理和行业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二十年来行业从小到大,为断发展,最基本的成功经验。   年原国家建委委托国家建工总局进行行业调查,调查之后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门窗质量标准,从~年连续三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从地方到全国的建筑门窗质量大检查、大评比、大整顿活动,吸引了跨部门、跨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上千个企业参加到行业活动中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年10月成立的。   以质量为主线把行业串连起来,以标准为媒介把认识统一起来,以检查评比为中心把企业吸引过来,以双向服务为重点把行业组织起来,建筑门窗行业就是这样起步的。   “七五”和“九五”期间,国家行政机关进行两次较大的体制改革,从简政扩权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政府机关从直接管理企业转向行业管理;从微观经济计划平衡,转向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府逐步的把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各级行业组织负担起行业调查、行业规划、技术交往、市场预测、行业自律等行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繁重任务。行业协会办成了企业之家、政府得力助手。   八十年代,行业管理和行业建设抓了两件大事:~年,以制订和实施行业标准为中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产品质量整顿,全行业产生了国优产品1个(沈阳黎明的60系列铝窗),部优产品(~)29个;~年以实施国家标准和产品生产许可证为中心,出现了第一次行业建设高潮。   九十年代,主要抓了三件大事:一是从~年进行了行业治理整顿,压缩了一批长线产业,整顿清理了一批伪劣产品,加强了企业管理,规范了市场行为;二是从年起,以实施国家发展化学建材产业政策和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为中心,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了产品结构,丰富了型谱系列,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三是全面实施了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幕墙工程施工资质和设计资质两个专项市场准入制度,出现了第二次行业建设高潮。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扩大,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所属的建筑门窗委员会进行了改革,年9用成立塑料门窗专业委员会,年3月成立铝门窗幕墙专业委员会,原建筑门窗委员会改为钢门窗委员会。此后,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委员会分别开展行业活动,进行更有特色的行业管理和行业建设,大大壮大了行业队伍,加速了行业发展。   2.生产许可证和资质管理   八十年代,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整顿建筑门窗质量,规范市场行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经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设在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对钢门窗产品实施了生产许可证制度。从年筹备到年结束,历时五年。全国共有家企业取得了钢门窗许可证,其中实腹钢窗89家,空腹钢窗家。   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大大推进了企业改善生产条件,规范了以电阻闪光焊和机铆流水生产线质量,出现了行业建设高潮。但是,由于市场实施执法力度不大,有证产品和无证产品一个样,损伤了取证企业的积极性,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发挥预想效果。   九十年代初,国家全面清理整顿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取消了一大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由个,减为个。工程建设产品也从原来的24个,仅保留7个产品继续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对建筑门窗及幕墙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这种产品的重视,以及它对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从年6月到年4月历时两年,全行业进行了建筑幕墙、铝门窗、塑钢门窗和、彩板门窗和、钢门窗全面实施生产许可证的办证工作。经过企业申报、地方初审、部级复查、专家评审、批准发布等工作程序,据国家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和建设部于年4月公布的第一批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8家。其中建筑幕墙家、铝门窗家、塑料门窗家、彩板门窗89家、钢门窗家,其它门窗6家,包括覆盖产品个。这次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质保体系建设力度,规范了产品工艺装备水平,加强了质检试验手段建设,出现了新的行业建设高潮。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合理有序竞争,起到了推动作用。   年国务院体制改革各部委“三定”方案出台以后,生产许可证工作归回到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从年起,由该局继续办理等二批生产许可证,目前仍在进行中,尚未公布。   建设部针对建筑幕墙九十年代高速发展的态势,十分重视对幕墙工程质量的管理,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的幕墙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作了全面调查,先后出台了《关于确保玻璃幕墙质量安全的通知》()、《关于玻璃幕墙设计、制作、施工安装的技术规定》()、《加强建筑幕墙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技术安全规定。并于年起,对建筑幕墙施工企业实行施工资质管理。各级施工资质条件,承建工程规模,幕墙建筑高度,工程类型都作了明文规定。经过两年多的考核、评审,经建设部批准颁发的建筑幕墙施工I级资质(证书)企业已有90多家,由各省市(区)建设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建筑幕墙施工II级资质(证书)企业有多家。   从年起,建设部又决定对建筑幕墙工程设计实行专项设计资质证书制度。经企业申报,地方考核,专家评审,政府批准等审批程序,第一批取得幕墙工程专项设计资质的企业,将于近期由建设部批准公布。预计取得甲级专项设计资质的企业有90家左右,取得乙级专项设计资质的企业可能有家左右。各级专项设计资质条件中,对企业专业设计力量配置,设计机构工作条件装备水平,工程业绩,承担工程设计的规模和幕墙工程高度,结构类型范围,都作了明确规定。   至此,建筑门窗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建筑幕墙“三证”制度(生产许可证、施工资质证、设计资质证),已全部进入实施运行阶段,这是门窗行业建设的重要举措。3.人才培训   二十年来,我国建筑门窗行业始终把人才培训作为行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开发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技术进步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企业普遍重视充实新的人才,积极参与行业培训。   二十年来,全国和地方行业协会都进行了各种方式的人才培训。采取专业技术培训班、产品开发专题培训、上岗培训、在岗培训、成人业余教育、专题技术讲座、离职全日制进修大专班、离岗全制进修中专班、企业售前售后培训、标准宣贯培训、出国短期培训等等各种形式,对企业领导人,设计、加工、施工人员,产品开发人员,质量管理检验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工程预算及营销人员,高级生产工人……等,进行了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培训。   二十年来,我国建筑门窗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平均比例,已从不足3%上升到16%。从业人数从人、增加到15万多人。其中,建筑幕墙生产企业平均达到22%,从业人数40多人。据统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有25%以上接受过行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二十年来,经全国和地方行业协会培训的人员达到4万多人,其中接受过全国行业培训的有2万人(次)左右。   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烟台召开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之后,首先在辽宁抚顺城建学校试办了门窗中专班,学制一年。两个班,培训初级专业人才80多人。年起,在上海建筑构件(中专)学校,继续开设门窗中专班,学制一年半,连办四期,先后培养多名中级专业人才。年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建筑门窗大专班三期,机械工程班一期,学制两年,先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多人。此后,陕西安装技校、山东天辰公司技术学校等专业技工学校,先后培训了高级技工及初级专业人才多人。这些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离岗全日制进修学校,结束了我国全日制学校不设置建筑门窗专业的历史。学员由企业保送,学成后返回企业,缓解了企业专业人员奇缺的矛盾。   早在年4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便已开始有计划的技术培训。其中,门窗生产技术、微机设计与管理、企业厂长和产品标准培训班以及建筑门窗专题技术讲座,八十年代共办40多期,受训人员达4多人。进入九十年代,钢门窗、铝门窗及建筑幕墙、塑料门窗等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各种技术培训班,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培训班,专业技术标准宣贯培训班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岗位上岗培训班、计算机CAD技术培训班、出国短期培训等等专业性强、主题突出的培训多达多期,受训人数1万多人(次)。   为了传播行业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新产品开发和新型材料信息,二十年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以及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专业培训教材、学术论文专辑,标准资料汇编、专题技术资料以及定期发行的会刊上交流的专业技术信息多种,0多万字。充分显示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果,也为广大员工在职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年全国协会开通了行业网站,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空间,深受行业内外人士好评。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征程,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加速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差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还继续扩大建设规模,特别是住宅建设市场将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的规定,我国将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建筑门窗行业发展的宏观令人鼓舞。“十五”期间,西部建设,中小城市和村镇建设,城乡居民住宅建设和旧建筑门窗幕墙改造工程,将成为全国门窗市场新的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住宅建设产业化政策将继续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十五”期间,发展化学建材的产业政策和建筑节能的技术政策,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南方冬暖夏冷地区的节约空调制冷能源消耗和北方节约采暖供热能源消耗同时作为建筑节能技术开发的两大目标。例题利用绿色能源,推广应用钢塑复合、木塑复合、铝塑复合产品、各种仿真化学建材制品,以及各种高科技新型建材,都将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住宅产业化和开拓农村门窗潜在市场将会取得新成果。   “十五”期间,建筑门窗采用纳米级塑料材料,光电热传感智能遥控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必将推动节能环保型门窗和节能环保型幕墙的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根据节能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相结合,节能技术与环保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十五”期间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型门窗产品,开发和推广以复合材料制成的高性能门窗产品,将是近期的主攻目标。在不远的将来,以高新技术改造门窗产品,开发智能环保型门窗和智能环保型幕墙产品为主攻目标的新阶段,也将会到来。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已经摆在行业的面前。正视我国建筑门窗行业和国际水平的差距,花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高行业素质,努力赶上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发扬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新的世纪一定会再创中国建筑门窗行业的新辉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跨入世界强国之林的新时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远大目标。   王海,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机专业及西北大学外语系,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生前担任陕西省门窗协会会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常务理事长。于二零零一年十月三十日逝世,对此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怀念,同时也为中国建筑行业失去这样一位专家而惋惜不已。   王海先生从事铝门窗幕墙科研历时22年,期间获得的技术奖项无数,并发表专题学术论文多篇,在建筑门窗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五十年代参与全国推土机统型设计,设计并制造了25吨起重机制动器并完成了美制LS型铲运机技术改造;六十年代,完成陕西省第一台32M履带吊吊臂设计和第一台10T履带式吊车设计并且完成了陕省省建工局系统工厂规划和创办;七十年代,负责试制塔吊技术;任QTS-60塔吊设计组长;主持省建工局工业企业技术工作;研究日本、苏联和西德建机产品水平;八十年代,参加联合国援建中国铝窗工厂产品和工厂工艺设计;年在国内首先提出“金属门窗性能”和“门窗抗风能力”的理论并直接指导西飞公司建成了门窗物理性能试验室;主持建筑工业系统技术改造,取得“六五”技改成效奖;主持企业标准审定和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五项;九十年代,开始研究节能门窗;组织陕西省推广高压静电粉末喷涂工艺技术和PVC窗;向外引进技术,进行技术交流,支持技术经济论证。

  王海先生是国内最早从事建筑铝门窗开发的专家之一,为推动我国建筑门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们全文刊登了他生前的这篇论文,以示记念。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ghanzy.com/sstg/10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