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智医学与部分心理疾病的治疗;2上瘾?
(一)人智医学与部分心理疾病的治疗
人智医学将人的身体分为4个维度:
自我体:透过温暖表现(火元素)
星芒体:透过气体表现(风元素)
以太体:透过液体表现(水元素)
物质体:透过固体表现(土元素)
人智学医生在看待心理疾患时,会在物质体与以太体寻找病因;而在看待生理症状时,会诊断自我体与星芒体如何成为发病的根源。鲁道夫.史丹纳博士在给医师的演讲中提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哲学:心理疾患普遍需要治疗身体,而心理疗法用于治疗生理疾患会更有价值。此次专题,我们将开启一段奇妙的科学之旅,探视人智医学如何解读人的心理症状与肝、肺、肾、心四大器官的关系,寻找以身治心的路径。下一期专题,我们则会探索生理症状的心理成因。
1.抑郁症与肝脏
在物质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里,都有其余三个身体在其中活跃的运作。如果某个器官特别的与某个元素,例如肝脏与水元素相关,我们就可以辨识出这个器官里,以太体活动占主导。肝脏,含有丰富的血液,拥有显著的流动性,是人体最大的以太器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肝脏的血管很特殊,一条静脉进入并离开肝脏,使得肝脏的血液里二氧化碳含量高,氧含量低,和植物的生长类似。肝脏内以合成代谢,向上建构的活动主导,即使肝脏作为人体的解毒器官,也是以在毒素中增加一种物质(通常是糖)来让毒物安全的排出,而不是采用分解代谢过程中发生的降解。因此,肝脏具有令人瞩目的修复能力,如果四分之三的肝被切除了,剩下的四分之一肝脏能代偿以前的功能,并逐渐长回原来的大小。
中医对肝的认知是“肝藏血”,对应了人智医学认为肝具有“水元素”的以太生命力特性。中医认为肝属阴,阴体阳用,与人智医学描述的肝很多静脉血,含氧量低,二氧化碳高的状态很相似。中医认为肝属木,是一种向上的能量运动,对应春天的节气,象征万物生机勃勃的生长;奇妙的是,人智医学认为肝脏受木星的影响,以合成代谢、向上建构为主要功能。人们容易误读健康为一种单极的“生长”,事实上,许多疾病的发生恰恰是正常的“死亡过程”被阻断,过度的生长破坏了健康,例如癌症,例如抑郁症。生命体内部需要保持一种动态的“生”与“死”的平衡,如同自然界有春夏,也有秋冬一样,“道法自然”的本质是参悟生死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执着于“长生不死”。
人智医学认为,以太体活动表现为合成代谢,自我体与星芒体活动表现为分解代谢,合成与分解的平衡才能维持健康的物质体。肝脏过度合成代谢超过了分解代谢所能降解的能力,以太的力量超过了自我与星芒的力量,导致了身体里过多无法被自身利用的物质堆积,原本应该像“水”状流动的肝变得沉重而滞缓,构成了抑郁症的发病基础。抑郁症的这种病变仅限于以太体的“肝”,还未进入物质器官的肝脏,所以在物质性检查中看不到肝脏的病变。但是严重的肝病,例如肝炎,通常随后出现抑郁症;产后抑郁也与肝的病变有关。
人智医学治疗抑郁症会使用增强肝脏分解代谢的天然药物,例如蒲公英与锡。大量的运动也可以减少肝脏过多的合成代谢,对改善抑郁症很有帮助。中医常常使用疏肝解郁的草药治疗抑郁症,而李可老中医的医案里,用大剂量热性药物“四逆汤”治疗抑郁症,取得了比一般的中医治疗更显著的效果,很符合人智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知:热性药物强化了分解代谢,恢复了肝脏的代谢平衡,消除了抑郁症的发病基础。任何让身体变寒变冷的因素,都可减弱肝脏的分解代谢,增加抑郁症的患病几率。最常见的例子是西方人的抑郁症高发,与他们普遍喜欢喝冷饮,吃冰冻生冷的食物,大量使用空调,缺少户外运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产后抑郁症与产妇大量失血,肝阳虚变寒,分解代谢减弱有关。中国古人的生活习俗很重视“坐月子”,让产妇严格保暖避寒,补血调理,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大有裨益。现代医院的产科常常使用空调,如果产妇饮食寒凉,吃很多生冷水果,冰冻食物,却会大大增加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2.强迫症与肺脏
肺脏与土元素相关,物质体的活动占主导。看起来,似乎风元素与肺的关系更紧密,然而,虽然空气会进入肺,却要经过喉与气管的软骨,在肺泡被一层膜与血液隔开,使肺成为一个在身体内部与物质环境(土元素)接触的器官。吸入的空气对肺有冷却的效果,让它保持在比身体绝大多数部位更低的温度,而“冷”的特质也是土元素的特征。许多疾病说明了肺对硬化的易感性,例如长期的支气管炎或结核,容易形成肺部的钙化区。而与矿工职业相关的“矽肺”等疾病更显示出肺与矿物界的特殊关系。
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被顽固的念头与重复的行为主导,这些顽固的念头普遍与“肮脏”有关。例如,摸了东西手一定变脏了,会反复的去洗手,一天可能达几十次。通常这些强迫性念头并非毫无根据,但被夸大与扭曲了。大多数患者知道这些念头荒谬却无法不去做,好像它们已经变成无法溶解的固态。令人无法逃避的、固着的念头,让人想到这种情况里有土元素的固态性表达,与肺脏过度固化,变“冷”有关。
现在我们通过一则医案来看看人智医学如何通过治疗肺来疗愈强迫症。一位46岁的中年男子因为长年难愈的强迫症而选择了人智医学治疗,他最初的强迫症状出现在青少年后期,他对身体衰老有挥之不去的执着信念,会刷牙几小时以防止牙齿老化。如果在他刷牙时突然有人出现,他会被迫停止,无法继续刷牙。当这种压抑刷牙的情况出现,他常会缩回床上去躺上一天。为此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可以详细的讨论他为何有此症状的心理原因,但这并未能让他改善自己的强迫症状。他看起来憔悴、枯瘦,皮肤苍白,体温常低得只有35.5度,笑容冷淡,比较愤世嫉俗。这些冷、苍白的生理特性都反映了他身体的固化倾向,人智学医生给他治疗的重点放在生理上,配合艺术疗法,只有很少的心理谘商治疗。给他一些特别与肺脏有关的天然药物,用热水浴改善他身体寒冷,给他与肺脏有关的绘画和音语舞治疗。这样的方法很快看到了效果,当他泡完热水浴,看起来满脸通红时,就明显的不太固着在行为上,他的手脚开始变暖,体温升到了36度,社交也开始变得较放松自然。在坚持了近十年的长期治疗后,他的强迫症逐渐康复。
3.焦虑症与肾脏
肾脏与风元素有关,星芒体的活动占主导。肾脏的外层包含多个小小杯状结构,称为“肾小球”,它们的独特性在于一条含氧丰富的动脉进入,再由一条动脉把含氧丰富的血液带离,这双重的动脉形式与肝脏双重的静脉形式是相反的。肾脏的动脉强有力的搏动,富含氧气,具有星芒活动的运动特性。人智医学的肾还包含了肾上腺,在有压力时分泌肾上腺素,出现许多焦虑症的症状,例如心跳加速、颤抖、四肢末梢冰冷。焦虑症常常与抑郁症并发,也容易出现在精神分裂症里。人智医学治疗焦虑症,用铜软膏敷在身体的肾区,口服天然氧化铜的顺势药剂治疗肾脏,用芥子泡脚,薰衣草和山金车的精油沐浴来改善肢体末梢的冰冷症状。
对于焦虑症的艺术治疗,可以选择使用音语舞与绘画。在进行一连串包含日落、夜空与日出不同阶段的绘画时,病人能感受到从黑暗到光明的转换,随着绘画日出阶段感受到的光,带来一种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这对缓解压力,改善焦虑症状非常有效。
4.罪恶感与心脏
心脏与火元素有关,自我体占主导。心脏位于胸腔,有节律的收缩搏动,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是身体温度最高的器官,具有显著的火元素特性,带给人温暖与光明,在世界各文化的习俗中,心脏都是“爱”的象征。自我体给人们持续的辨识感,而非星芒体那种变动的想法、情绪与强烈的欲望,自我体是我们对自己的行动负起,为我们的人生掌舵。既具有为过去负责的良知,又承担面对未来的勇气。自我体来自于高层精神世界,本身不会生病,如同心脏本身也不会引起特定的心理疾病。但是如果良知与勇气两个能力被扭曲,会形成罪恶感与愤怒。良知让人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但如果某个人被过去行为的罪恶感压垮,变为一种扭曲的良知,就会对人有害。罪恶感本身没有被认定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但会成为抑郁症的主要诱因。勇气给人前往未来的力量,在重度抑郁症里却不见了,患者与过去绑在一起,无法走向未来,于是勇气以一种扭曲、毁灭的方式在愤怒中释放出来,那种想要行动的意志力太强了,超过了自我体的控制。愤怒容易在躁狂症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中见到。如果发展轻微,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人容易在罪恶感与愤怒中摆荡,提示了需要自我体居中平衡协调。使用金的顺势药剂可以强化心脏,棉蓟、莨菪、野樱草的混合草药能增强平衡和谐的力量。除了艺术治疗,有节奏的韵律按摩也可增强自我的协调平衡功能。
(:由于个人的专业背景,我曾经在精神科做过短暂的实习生,我能感觉到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内在本来应该是流动的情感和能量,由于一些原因而变得过于强烈以至于无法自我控制,即便是抑郁症的患者,他们虽然表现为少言寡语、情感淡漠,对社会评价较低等等这些“低情绪”的后面其实仍然是一种非常剧烈的抗拒和情感。)
人智医学为人们拓展了心理疾患与身体器官的全新视野,不仅为心理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更对儿童教育提出全新挑战。岁以前的儿童,心智活动还未能完全从身体中独立,因而受身体器官的影响比成人更显著,没有健康的身体,儿童无法孤立的实现心智成长。可目前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入睡时间太晚、睡眠时间不足、过度使用空调、大量食用冷饮、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缺少户外运动、缺少与自然界的接触……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伤害着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让心智的成长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石。人智学启迪下的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家长与教师必须学习基础的健康知识,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儿童身体的阶段性成长,人智学医生与治疗教育师更是密切的参与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心病治身,疗效卓然,也不过是治已病的下工之术;养身育心,防患未然,才是治未病的上工之道。
(二)上瘾?葛印卡
佛陀告诉我们了解正法的人就了解因果的法则。你必须亲身去领悟这个真理,这儿有一个能够让你实际体验的方法。走在这条法的道路上,不管你体悟到什麽,你都接受它;以开放的心一步一步地,持续地体验更深的实相。
你并不是为了好奇而去探究有关物质、心灵和心理内涵的真相,相反地,你正在心的最深层寻求改变习性模式。当你持续地进行,你会体认到心是怎样影响身,而身又是如何影响心。
身体架构内的次原子粒子(kalāpas)剎那生起、灭去。它们是如何生起的呢?当你如实地探究实相,原因就会清晰呈现,不受过往的哲学信念所影响。物质的摄取,你所吃的食物(āhāra),是产生这些次原子粒子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周遭的环境气氛(utu)。你也开始明白心(citta)是怎样帮助物质的生起和灭去。有时物质自心过去的习性生起-那就是过去业习的累积。透过修习内观,这一切开始变得清楚。在这一刻,某种心念生起了,这个心念的内涵是什么呢?心念的素质取决于它所蕴含。举例来说,当一个充满愤怒、激情或者恐惧的心念生起时,你会觉知到不同的次原子粒子产生。
当内心充满激情,那在这身体的结构里,特定类型的次原子粒子生起,一股生化的流动开始流过全身。这种因心充满激情而生起的生化流动,在巴利语称为欲漏(kāmāsava)-激情之流。
像个科学家一样你持续深入、如实地观察,探究自然的法则。当这股因激情而产生的生化之流升起时,它令下一刻的心充满更多的激情。于是欲漏(kāmāsava)转化成爱欲(kāmatanhā),也就是精神层面对激情的渴求,这再次激起生理层面的欲漏。身与心两个层面彼此相互影响与助长,激情持续滋长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因激情如此反覆的增长,强化了内心产生激情的习性。
不仅激情,恐惧、愤怒、嗔恨和渴求也一样,事实上每一种不净心都促生一种漏(āsava),一种生化之流;而此漏持续刺激特定的负面情绪或不净,结果就是苦的恶性循环。你可以称自己是个印度教徒,清真教徒,耆那教徒或者基督徒;这都没有不同。这个过程,这个法则无差别的适用于每一个人。
仅在表面上、理性层面上的理解无助于打破这个循环,甚至会制造出更多的困难。你对某种特定传统的信仰看来很符合逻辑,然而那些信仰将对你造成障碍。理智本身有它的极限。你无法以理智来体证究竟实相,因智力有其限度,而究竟实相却是无穷尽的。唯有透过自身的体验,你才能亲证什麽是无穷尽。如果你只是在理性上接受了这个自然法则,但仍无法改变你心的行为模式,你离体证究竟实相仍远。
当你持续着内心深处的行为模式,你的接受只是表面上的。所谓无意识的心其实并非没有意识,它时时刻刻都与身体保持着接触。经由此接触感受不断生起。当你有所感受,并将之标示为愉快时,你持续地随之起舞。在内心深处,你不停地对贪爱与厌恶起反应。你不断地制造种种的业习、负面行为和不净,这个增长你痛苦的过程不断地持续。你无法停止这个过程,因为介于意识心与无意识心间有一个如此大的障碍;不透过内观的练习,这个障碍即持续存留。
一个人或许能在有意识的、理性的层面,接受全盘正法的理论、真理、法则、本质。但他仍不停地在痛苦中打滚,因为没有察觉到心的深层发生着什麽事。然而,透过内观,你的心变得非常锐利和敏感,因而可以感觉到全身各处的感受。感受剎那都在发生。每一个接触都会产生一个感受:在巴利语称之为缘触有受(phassapaccayāvedanā)。这不是哲学;它是人人都可以亲证的科学真相。
一旦有接触,必然就有感受;每一时刻,心和物质的接触遍布整个身体结构。更深层的心不断感觉这些感受并持续地随之起反应。但心的表层持续地忙碌于攀附外缘,或是停留在参与理智、想像或情绪的游戏里。因此,你感受不到心的更深处正发生着什麽。
透过内观,一旦障碍破除,一个人开始感觉到遍布身体的感受,不仅仅是表层,而且包括身体内部深层。经由观察这些感受,你开始明白它们生起和灭去的特性-生灭(udaya-vyaya)。透过此体悟,你开始改变心的习惯模式。
比方说,你正感觉到一种特定感受,它可能是因你吃下去的食物,你周围的环境,你当下的心智活动,或因昔日反应如今呈现的结果。不管是什麽原因,感受发生了。藉由内观的练习,你以平等心去观察它,不对它起反应。在那少许美妙的瞬间中,透过观察感受与了解其无常的本质,你开始改变心的习性模式,停止对感受起反应,倍增痛苦等盲目的习性模式。一开始你也许只能做到几秒钟或几分钟。然而经由练习,你逐渐地发展你的能力。当习性模式变得微弱时,你的行为模式就改变了。你就从你的痛苦中走出来了。
当我们谈到上瘾,并不仅指对酒精或者毒品,还包括了对激情,愤怒,恐惧或者自大。所有这些都是对不净的上瘾。在理性上你可能很清楚地明白:「愤怒对我不好。它是危险的、有害的。」然而你还是对愤怒上了瘾,并且持续地制造它。当愤怒消逝后,你一再重复:「噢!我不应该产生愤怒!我不应该产生愤怒!」但当下一次刺激来时,你又变得愤怒。你无法从愤怒中走出来,因为你还没有在心的深层下功夫。
透过练习这个技巧,当你生气时,开始观察因愤怒而生起的生化之流。你观察它但不对它反应。那意味着在那当下你不再产生愤怒。这个一刻变成几分钟,然后你发现你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这股流动的影响。你开始慢慢地从愤怒中走出来了。
那些有规律地练习这个方法的人,尝试去观察自己如何面对不同的情况。是起反应,还是保持平等心?禅修者在任何困难的状态下所尝试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感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心的一部份可能已经开始反应了,但经由观察感受,人就变得具平等心。那时无论采取什麽行动,都是真正的行动,不是被动反应;而行动总是正面的。只有当一个人被动地反应时,他才会产生负面情绪和变得痛苦。观察感受的几个瞬间让心达到平等并能够去行动。人生因此充满行动而不是被动反应。
每日有规律地练习和实际应用这个方法,行为模式开始改变。那些曾长期在愤怒中打滚的人,发现他们的愤怒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都逐渐减弱。同样地,那些沉迷于激情的人也发现激情越来越弱,沉迷于恐惧的人也一样。摆脱自身不净所需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但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方法,迟早会奏效的。
无论你是沉缅于贪爱、厌恶、嗔恨、激情或者恐惧,事实上你是对生化流动所生起的特定感受上了瘾。
无明之漏或无明之流是是最强烈的漏。当然,甚至在对愤怒、激情或者恐惧起反应时,无明就已存在;但当你沈迷于酒精或毒品时,此沉迷倍增你的无明。因此,去感觉感受,直指问题的根源,是需要时间的。当你沉迷于酒精或毒品时,你无法知悉身体架构之内正在发生的实相。你的心里有着黑暗。你无法了解内在正发生着什麽,在持续增生的又是甚么。我们发现一般而言,酗酒的人比有毒瘾的人更快从中(内观练习)受益。然而对每个人而言出离痛苦的方法都是存在的,不论他们上瘾或无明是如何的深重。只要你持续耐心地练习,迟早你一定会达到开始感觉到全身的感受,并能够客观地观察它们。这需要时间。在十天里,也许你在心的习性模式中只做了稍微的改变。但没关系,已经有一个开端了。如果你持续不断早晚练习并多参加几个课程,习性模式会在心的最深层改变,你将从你的无明中走出,从习性反应中走出-从你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们不断地劝告那些即使只是有烟瘾的人们:如果烟瘾上来了,别去拿香烟。反之,稍等一下。接受心中生起了渴望吸烟的事实。当这个渴望出现时,身体上感受伴随而来。开始观察那个感受,不论它是什么样的。不要寻找某种特定的感受。你当下所感觉到的一切,都跟渴望吸菸有关。通过观察感受的暂时性,无常变化,你将发现那个渴望消失。这不是哲学理论,而是体验到的真理。
同样的忠告也适用于那些有酒瘾或有毒瘾的人:当瘾发作时,不要立即屈从。相反地,等个十或十五分钟。接受欲望生起了的这个事实,并观察在这一刻所出现的任何感受。
那些遵循这个忠告的人发现他们正从上瘾中解脱出来。最初他们可能在十次中只成功了一次,但他们已经有了个很好的开端。他们正在铲除着问题的根源。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终其一生的工作。但即使是万里之行也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一个人迈出了第一步就能走第二步和第三步;一步接着一步,就会到达解脱的最终目标。
愿你们都能从所有的上瘾中解脱出来-不仅是毒品和酒精的上瘾,对心不净杂染的上瘾比这些更强。愿你们改变这强烈的行为模式,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爲了你自身的好处,你自身的利益,你自身的解脱。这个过程是一旦你开始从这个方法得到利益,你会禁不住去帮助别人。你的目标变成是利益众人。到处有这么多正在痛苦的人:愿他们都来接触纯净的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愿他们开始享有安祥与和谐-从所有不净杂染中脱离的心所拥有的安祥与和谐。
===============================
???分享既是祝福!???
??感恩生命,传播光与爱!??
??欢迎
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