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谈如何看待物价走势:调控物价不能放松
广东清远的李女士最近觉得手上的菜篮子轻松了许多。“菜价降了很多,我花20多块钱就买了这么多菜!”11月以来,在清远市区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不但青菜便宜了,鸡蛋和猪肉的零售价也有所回落。
李女士的感受并不是个别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2,环比下落0.2个百分点。而在这之前,从8月到10月,CPI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回落。物价上涨的压力开始减缓。
猛跑的物价烈马终究被勒住了缰绳。
打响调控物价攻坚战
一条昂首向上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曲线,牵动着人们的眼光。
2009年底,CPI涨幅由负转正,通胀预期有所抬头。2010年,物价上涨开始加速,并将这一势头延续到2011年的上半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5月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以来新高;6月份同比上涨6.4,创3年以来新高;7月份,CPI同比涨幅更是到达了6.5。
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加上国内流动性多余和本钱上升压力,多种因素交织共同推高物价总水平。
CPI涨幅不断刷新“纪录”,对百姓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是作为CPI上涨主要推手的食品价格,更是“涨声”四起。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7月份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56.7,有人感叹“猪肉绑架了CPI”;食粮、鲜蛋、水产价格也一度大幅上涨,物价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在涨价前囤积商品的“海囤族”,上淘便宜货的“购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DIY族”,人们应对涨价各出妙招。
物价上扬,不但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也令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劳动力价格和资金本钱同步上涨。生产成本的上升,腐蚀了企业的利润,终究也将传导到下游产业的商品中。
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影响全局的社会问题。日益严峻的物价情势,揪着人民群众的心,也牵动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心。保障人民生活,增进经济安稳健康发展,保护社会稳定,都需要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物价稳,人心定,社会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响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攻坚战。
政策组合拳力度大
去年底以来,一揽子调控物价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力度史无前例。
货币政策的及时调剂,直击控物价的源头。2010年底,中央定调今年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今年前7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前后3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应用,加强了流动性管理,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创造了货币条件。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从货币供应来看,通过一系列稳健政策的实行,货币供应已从相当高回落到很低的水平,货币量的延续收紧对物价产生的收缩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粮价稳,百价稳。食粮丰收,为“控通胀”提供最基本的资源保障和信心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继续加大补贴和嘉奖力度,大幅提高并及时公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在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今年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供应面来看,食粮连续8年稳产增产,生猪存栏数量明显增加,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供给明显增加。供给面不断改良,对物价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加上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冲了本钱提高等,综合来看,支持物价稳定的因素正在延续增加。
重拳治乱。查处家乐福、沃尔玛超市19家门店价格讹诈行动,查处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散布涨价信息案,加强对农产品收购秩序整治,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政府出手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护了市场秩序,也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和通胀预期。
物价上涨,中低收入家庭受冲击最大。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已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临时发放价格补贴。这1机制覆盖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对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大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伤”,并逐渐得到改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家预计,随着政策效果的继续显现,和翘尾因素的不断消弱,未来几个月内通胀压力还有望逐月减轻。
调控物价不能放松
虽然物价涨幅正趋于回落,但当前影响物价因素的复杂性,却很难让人真正松口气。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物价快速上涨势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当前造成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没有大的变化。物价总水平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本钱上涨的影响。抑制通货膨胀仍将是2012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般而言,需求拉动的通胀会在短期内造成比较剧烈的波动,而本钱推动的通胀会相对温和,发展过程也比较缓慢。当前,推动本钱上升的因素,如劳动力本钱、农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既有趋势性,也有合理性;资源价格改革的推动,也需要一定空间。专家分析,目前的通胀已逐步演化成需求拉动和本钱推动相混合,而且在未来本钱推动因素会愈来愈明显。
与CPI走势关系密切的农产品价格,在前期大幅回落以后,最近又开始抬头。据山东省农业信息的监测,到12月4日这一周,农产品主产区山东的蔬菜批发价格已连续3周上涨。业内人士分析,邻近岁末,消费旺季来临,加上天气因素影响,食用农产品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外围市场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联储等六大央行近日联手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1月出现大幅下挫的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取得支持。大量流动性进入市场后,大宗商品价格“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仍然不小。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长时间保持高位乃至继续上涨,无疑会给国内市场价格带来输入型压力。
更使人关注的是,近一个时期,在物价见顶回落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回落。如何在控物价和稳增长之间获得平衡,对今后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挑战。
专家认为,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主权债务问题不断升级,这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将不断显现。复杂的经济局面,需要更加准确地判断经济走势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以处理好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关系。
近日,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此同时,也通过活跃的公然市场操作回收资金,单周资金回笼量创下近8个月新高。“一放一收”之间,印证了当前宏观政策的微调性质。
连平认为,基于目前经济增速已回落到公道区间,物价情势也在趋缓,在保持货币政策总基调的条件下,增强灵活性,做一些微调是比较适合的,对小型、微型、新型、战略型企业,应制定适度放宽政策,同时加大对保障房、在建重大项目等的定向资金投放力度。
调控物价,中国经济打了一场硬仗。成果来之不易。在保持经济安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管理通胀预期,我们赢得了时机,积累了经验。在日益成熟的宏观调控保驾护航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前行步伐将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