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障碍的护理
排尿是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暂贮在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进程。排尿障碍是指排尿动作、排尿量、排尿次数等出现障碍的统称。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发。尿潴留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前者病发突然,膀胱内胀满尿液不能排出,十分痛苦,临床上常需急诊处理;后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下腹部可扪及充满尿液的膀胱,但患者却无明显痛苦主诉。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对诊断前列腺疾病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意义;血糖、尿糖检查可确诊糖尿病;尿常规可了解有没有尿路感染;尿细胞学检查对泌尿系肿瘤亦具有诊断价值。
2.膀胱及下尿路B超、膀胱镜:有助于了解有没有尿潴留、前列腺疾病、膀胱或下尿路结石、肿瘤等。
1.指点患者日间摄取ml以上的液体包括食品、饮料、汤汁,预防尿路感染及构成结石;避免茶、咖啡、饮酒,因其会刺激肾脏且扰乱排尿型态;夜间控制饮水,保证睡眠。行动不便需要依赖他人者应主动了解排尿习惯,掌握时间,主动询问。嘱患者不要强忍尿意,随时满足排尿需求,对尿瀦留患者要及时导尿排除紧张不适感。
2.环境要求为患者制造一个有利于排尿的环境,注意遮挡以避免寒冷和羞耻感,特别尿频者,床位应靠近厕所,必要时将便器置于床旁,做好消音和消臭处理。
3.协助排尿:
(1)卧床者在医治许可的范围内,应采取增加腹压感的体位,以利尿液排出。
(2)无机械性阻塞的排尿困难者,可嘱患者取座位,行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冲洗会阴等感觉性刺激可和缓排尿抑制,产生尿意,增进排尿。
(3)当残余尿ml时,遵医嘱给予导尿或留置尿管等措施。
(4)泌尿系统感染者要多饮水ml/d,有助于膀胱内感染清除,糖尿病患者要规律排尿。
(5)脊髓损伤引发的尿潴留在膀胱还没有十分胀满时用手加压排尿,即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轻轻推拿10~20次,促使腹肌松弛,再用手掌自患者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注意用力均匀,逐步加大压力,但用力不可过猛,以避免膀胱破裂,此法可减少膀胱余尿。
(6)排尿意识训练:每次尿管放尿前5min,患者卧于床上,指点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阔的洗手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由护士指点,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可由患者自己训练,护士每天催促、询问训练情况。
(7)训练膀胱:在患者意识清楚,有排尿感觉(有尿意时)的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夹闭导尿管,定时每4小时开放10~15分钟。再夹闭,尽可能延长2次排尿之间的时间,最少延长到每2~3小时开放导尿管1次,此方法可恢复膀胱收缩舒张的功能。
(8)对有心智障碍而无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如脑器质性障碍或痴呆症患者评估其摄取量情况,于固定时间协助催促患者排尿,也可以使用尿布或成人纸尿裤等。
4.预防感染:
(1)可鼓励患者多摄取维生素C、5谷类、肉类、绿叶蔬菜、水果汁等酸化尿液,可下降细菌的繁殖,并可预防尿路结石。
(2)有尿感时不要憋尿。特别女性做好会阴部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盆浴,擦拭应由前至后。
(3)内裤要透气吸汗,避免过紧,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4)性交后要多喝水,排空膀胱,以预防会阴部感染。
(5)留置导尿者按护理常规做好留置尿管护理。
5.皮肤护理:尿失禁、尿频致使会阴部、臀部湿润,尿中分解的氨对皮肤的刺激可产生发红、破皮、皮疹乃至失禁性皮炎破溃,一旦伤口产生,在湿润环境下易引发感染,留置导尿管者则因尿道口易污染、损伤而继发感染,所以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会阴部、臀部尿湿后均需及时更换尿垫,用清水擦洗。皮肤表面可涂油剂保护皮肤,如凡士林等。及时除去不良气味并保持患者皮肤干燥。
6.健康指点:
(1)对膀胱功能障碍者教会其和家属正确履行导尿方法及有关护理知识。
(2)实施排尿训练,其效果的产生常常需要数日至数周不等。指点患者家属需保持耐心,给予精神上支持及正向反馈。
(3)针对引发排尿异常不同的病因进行心理护理,情绪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及羞耻感均造成心理压力大,久之可丧失自信和生存信心,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换和沟通,鼓励患者坚定信心,配合医治,坚持康复训练。
(4)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教育。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PumchNeurology”
欢迎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白癜风是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