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数学之习惯篇
张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言甚妙!我从事数学教育17年,对于此话也深以为然,因此也常常对家长和同学们强调“习惯先行”。
学习习惯到底有哪些呢?我将其简单地分为自主学习习惯和课堂学习习惯。其中自主学习习惯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反思习惯、纠错习惯等,课堂学习习惯包括专注听课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在,我就主要来谈一谈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1、预习的习惯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亦是如此。所谓预习就是对新知识有预先的感知,而很多同学往往对此不屑一顾,没有将此习惯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这种思想是极其危险的,有案例如下:一个权威机构曾对北京市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得出以下数据:平均有30%左右的学生能够达到预习要求,而至少有70%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持续的跟踪调查发现,凡具备较强预习能力的学生普遍成绩较理想,而另外70%多的那些学生成绩则相反。
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同学们该如何做预习呢?
第一步,认真阅读数学课本,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弄清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这一步最为关键的是概念的理解,同时要抓住新知识的重难点。当然预习时也许对知识认识有限,重难点抓的也可能不精准,这没有关系。关键是,学生要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基础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如果是基础的问题,就要回顾旧知,查缺补漏;如果是理解方面的问题,要仔细记下来,课堂上提高听讲专注度,并结合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发扬“不懂则问”的精神。
第二步,不动笔不预习。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习,有实效性的预习是在认真看概念、定理、例题后,尝试去独立做书后的配套练习来巩固预习的内容,检验预习效果。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主要做一些基础题目,待课堂上老师讲完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有难度、有梯度的拓展训练。
2、复习的习惯
郭沫若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所遗忘是正常的。唯有把握复习的技巧,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遗忘。”
谈到复习,我最推崇的就是之前在家长会以及课堂上介绍过“北京四中学习法”,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复习这一环节,我称之为“不复习不作业”!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写作业,试想,如果你连老师讲的知识点没吃透就匆忙写作业,后果有二:一是错误百出,二是效率极低,事倍功半,因此,此做法实在不可取!很多刚上初一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做作业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我说,不复习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子,因为你的不理解、不明白,本该1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导致30分钟还不能有效解决。
复习还要学会利用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学习也不例外,新学的知识在两三天之内遗忘的最多,因此学习新知识后的24小时内及时地复习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如果拖的时间越长,有些新知识就会淡忘,此时再去复习,往往是效果奇差,费力不讨好。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手机APP,名字叫“百词斩”,大家可以试一试。虽然这是一款学习英语的软件,但是通过使用可以把这种方法移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过它来背单词,你就会明白我们该如何有效防止遗忘,当然通过这个过程,你也可以把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做到有效记忆,防止遗忘!
3、反思的习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一种智慧,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完善,在反思中寻求进步。举例说明:在解答
时,小明给出了下面两种解法:
小明解完题,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发现虽然两种方法均解答了这道题目,但这两种方法的要求不同,渗透了不同的思想。法一先将代数式化简,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的值,即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最后求出原代数式的值;法二将代数式化简后,转化为关于“”的形式,利用了整体的数学思想,再将已知的条件代入求值。
如果同学们经常进行这样的反思,包括一题多解、考查哪个知识点、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哪种解法最简便等,一定能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提升数学成绩。
4、纠错的习惯
在数学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是贵在纠错,我经常在初四的数学课堂上说:“如果中考数学考试中,你能把会做的题全部作对,你就是中考的胜利者!”要想掌握此本领,平时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重点,解析如下:
第一,及时纠正。纠错不及时,会让同学们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式;
第二,归因纠错。要弄清楚错误的原因,出现错误无非是知识性错误,即概念、定理、公式没有掌握而出现的错误。其次是能力归因,即数学思想、方法、技能出现错误或者不足,最常见的是计算错误。这其实就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做题时,方法、思路均是正确的,但是往往计算出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平时做题习惯入手,平时做题就要严谨认真,包括在草纸上运算,书写数字和符号要清晰不潦草,对待任意一道练习题也要像对待中考题那样认真,只有把平时的工作做足了,真正进入考场,你才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第三,反复纠错。即出现一个错误纠正后,再找类似问题强化练习一下,对重点的典型错误的纠正,有两三次的反复,基本上就不会再出现问题了。比如同学们学习分式计算时,有很多同学会“漏乘”,对于这个错误,只要同学们找几个相似的题目多加练习,巩固强化,一定会牢固掌握解题方法。
5、做题的习惯
数学学习离不开做题的训练,但题海战术不可取,做题训练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训练量要适当,而不是越多越好。总是在低层次反复练,重复做,这不仅会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还会使学生越练越笨,越练越呆。我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你想在某个领域成为牛人,就是要持续做你不会的东西!说的太有道理了,只有不断挑战自己,向未知领域前进,才能使自己出类拔萃!所以说做题训练要有梯度,要有基本练习,也要有拓展练习,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切忌陷入无节制的题海中,作低效的简单重复训练。
第二,数学训练要限时和反思。一个应该3分钟完成的数学题做了30分钟,即使做对了,也只能算错。因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解题的原因一定是相关的能力达不到,能力达不到就一定考不好。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方法,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当一道问题的解题时间过长,要反思原因。首先从审题开始,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各是什么?是否将所有的已知条件都考虑到了?其次是要学会制定解题方案或计划,即寻找解题方法。最后是规范表达解题过程,并注意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看是否有推广的价值。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同学们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自己的坏习惯,对症下药,付诸努力去改变,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相信到那时,成功就已经在不远处向你招手了!
鸿翔教育12月16.17.18日报名送四重豪礼!
详情见下图
秋季中小学课程火热进行中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新阶梯作文
初、高中全科辅导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详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