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荐文美国货币监理署考虑向金融科技

荐文栏目第篇;

感谢Fintech前线(fintech)授权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于锦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译自美国货币监理署年12月2日发布的题为《探索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原文标题:ExploringSpecialPurposeNationalBankChartersforFintechCompanies)文件。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客户提供的基础设施已基本覆盖完全,但尚未触碰客户的帐户体系。美国货币监理署考虑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国民银行牌照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有“招安”意味——与其让估值高、成长快的金融科技公司运行在金融体系之外,不如将其纳入金融体系内进行监管。而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否会踊跃申请银行牌照,还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全文编译了美国货币监理署的这份文件,并将英文原件附在文末。请读者朋友们包容并斧正译文中不恰当的表述。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和评论,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货币监理署的前言

当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创建国民银行系统(thenationalbankingsystem)和货币监理署(theOfficeoftheComptrolleroftheCurrency,以下简称“OCC”)的法案上签字时,国民银行牌照提出的意义就在于其自身的创新性。我国的领导人赋予了货币监理署发放国民银行牌照的权限,因为他们认识到一个强健、统一和全国范围的银行系统的社会价值。

国民银行系统成为了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力量之源。国民银行和之后的联邦储蓄协会(federalsavingsassociations)成为他们所属行业的支柱和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因为支持和鼓励国民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适应消费者和市场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个系统才得以繁荣。

一百五十多年之后,我们拥有了一个多元的、不断进化的金融服务业。新技术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易触达(moreaccessible)、更便于操作和更定制化地满足每个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消费者偏好和需求,受重大人口变动的驱使,也在时刻演变:例如,美国金融市场新涌入的万千禧一代。应对这些市场力量(marketforces)的,是成千上万以技术驱动的、以新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银行类企业(nonbank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ghanzy.com/360tg/116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